资讯 | 新房 | 二手房 | 租房 | 家居 | 装修 | 建材 | 产业 | 海外

专题176 | 谊品生鲜:折扣店“伪命题”

  • 首页 > 产业  发布时间:2021-11-02 11:53:54  来源:网络整理
  • 4.09K
  •  

    公众号 | itlaoyou-com

    来源|地歌网

    作者|周宇浩

    谊品生鲜“再填一子”。

    日前,谊品生鲜旗下首家“俭字牌鲜肉铺”在合肥开业,首店地址选在某小区门口,贴近主干道及马路;约十几平米的门店内,摆放着牛肉、乳鸽、土老鸭等20余种肉类产品。

    在“鲜肉铺”门口,还张贴着“不卖隔夜肉”的口号。

    口号听着并不陌生。实际上,“俭字牌鲜肉铺”在模式上也与钱大妈相似,且更为”粗放“:19点开始,肉铺产品打8折,每过1小时再降2折,24点则全场商品免费赠送。

    这也符合谊品“24小时折扣店”的整体定位。

    从品类上看,猪肉和蔬菜一样,在国人餐桌上是高频刚需产品,而在营销策略上,谊品“鲜肉铺”在延续钱大妈模式时,也是在主打自身定义的“折扣店”招牌。

    但“折扣店”概念,本身也是对谊品供应链的考验。

    谊品之前曾表示,很多企业的产地直采模式优势很难比肩批发市场,在社区开店必须有生鲜供应链的支撑;数月前的电商大会上,谊品生鲜CEO陈冬青同样称,要“坚持深耕整个供应链”。

    理想虽十分美好,但在社区团购战线火热之际,谊品又如何延续“折扣店”定位?而“折扣店”本身,在当下的零售竞争环境下,是否又是另一个伪概念?

    多处碰壁

    谊品生鲜,这家从合肥走出的生鲜门店,8年时间便在全国发展了超过1000家门店,估值达到约100亿元。

    今年7月,谊品生鲜便再度完成一轮战略融资,投资方为美团龙珠、腾讯投资;企查查资料还显示,腾讯已持有谊品45%的股份,美团方面占股约在10%左右。

    新冠疫情后,生鲜赛道被再次推上风口,资本自然也看好谊品生鲜,互联网巨头也几乎悉数入局社区团购,并以更强的资本和流量优势,改变生鲜零售战局。

    巨头进击下,谊品生鲜也屡屡碰壁。

    最直观地,谊品原有的线上业务遭受巨大冲击。自2018年起,谊品生鲜便发力线上化:相继开拓社区团购、包邮到家、线下自提店等业务。

    去年年底,谊品到家内部敲定将“all in社区团购”;今年2月,江建飞还表示,谊品到家2020年重庆销售额超过5亿元,今年目标则是在重庆布局6万家提货点,并进驻60座新城市(300778,股吧)。

    对谊品生鲜而言,线上业务是重要的开源途径,但这需要比实体店更大规模的投入,以及持续的外部输血,谊品也曾尽力投身其中。

    ”2021年,我们将在安徽、南京两地,投入10亿元打好这一仗。“彼时,谊品到家某城市负责人也曾表示,谊品将在全国重心发展城市投入”不菲“的一笔钱。

    但10亿元的全年投入与巨头们相比有些”小巫见大巫“,而在巨头夹击之下,谊品到家的业务进展可谓“处处碰壁”。

    互联网巨头步步为营,谊品也只得龟缩防守。即使在合肥、重庆,谊品生鲜的门店数量均超过200家,谊品到家还能与线下门店共享物流、仓储等供应链资源,但其单量依然落后于美团优选、多多买菜。

    其它城市则更是如此。

    如在南京,谊品到家与合肥共享中心仓,这进一步导致履约、商品质量、缺货等问题频现,在当地单量还不及美团优选的三分之一,最终谊品到家只得“黯然离场”。

    丢卒保车,谊品只得继续发力线下。

    对此,陈东青表示,“实体门店的逆战,最终还是要回到实体,线上和实体做的是一个闭环,而不是分开的两条腿去跑。”

    只不过,谊品所处的生鲜赛道上,多家社区团购巨头同样在分食市场,巨头们凭借快速扩张和商品补贴打开了新的局面,进而冲击着传统的线下渠道。

    这犹如蝴蝶效应,也让谊品生鲜的门店扩张受到影响。

    从开店速度上,谊品生鲜从2018年开始提速,当年其门店数量从60家增长至400家,一年后增长到800多家;彼时,谊品生鲜的2020年目标是:进入60家新城市,再开800家生鲜店。

    谊品扩张可谓速度与激情,但整个2020年,谊品生鲜却猛然收缩,截止至今门店数量约1000家,两年间并未实现大扩张。

    这背后,前期快速扩张难掩谊品的管理及供应链难题。

    早期发展时,谊品生鲜采取“门店合伙人”模式,店长参与店铺的利润分红,自负盈亏,共担风险与收益;在后端采取“供应链集采”模式,平台直接与农产品(000061,股吧)基地合作,以合伙人模式做垂直供应链,进行全品类整体采购,自行加工、分拣,再对外批发零售或销售。

    降低前后端成本,并在得到资本助力后迅速扩张,这是谊品生鲜过去一贯的“策略”;但如此模式之下,也伴生出大量问题。

    例如在合肥,一家谊品加盟店被曝连续销售过期食品;多地的谊品顾客还遇到了”商品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“的情况。

    商品问题的背后,关键在于合伙人模式的内核,实际是粗放式管理。一旦门店亏损,店长积极性受挫,对店员疏于管理,由此引发的客诉及质疑,会大大折损谊品生鲜的品牌价值。

    供应链端更是如此,集采模式在降低流通成本的时候如何保证商品质量,这需要谊品对供应链“强管控”;否则,谊品的“社区折扣店”概念,就要通过“牺牲质量”来实现了。

    如今,再回看所谓“折扣店”概念,这是谊品起家的招牌,但谊品或许也将败在这一定位上。

    “折扣店”迷思

    陈东青曾表示,谊品创立到现在坚持做了两个“一公里”:深入到源头的种植、养殖以及生产加工基地;在离社区最近的一公里开店,“比商超价格更优惠,比菜市场离家距离更近,真正实现‘好生活不贵’。”

    但便宜、折扣等往往都是相对概念。

    简单做下对比。例如在上海,谊品生鲜门店中毛豆售价5.96元/kg,多多买菜上为4.99元;新西兰金果9.9元一粒,多多买菜上同样重量商品29.69元/6粒。

    分野一目了然。

    回到“折扣”概念本身,社区团购早期的商品低价,一定程度上是通过“商品补贴”来实现的,这也是对“折扣”概念最直接的实现;显然,谊品生鲜难以跟进巨头的高额补贴。

    另一方面,商品的折扣或低价,也可以通过牺牲一部分商品质量来实现,早期的拼多多,包括目前社区团购上的部分品类,遵循的是这一逻辑。

    但无论补贴还是牺牲质量,都不是长久之计。

    传统流通链路上,商品溢价主要是来自于经销商、批发商层层加价的体系,流通环节的冗余导致部分商品价格居高不下,而社区团购的出现,是要变革这一路径。

    未来,社区团购要从产地、厂家直接采购商品,再从当地大仓发往网格仓,最后送达自提点,即从源头直达消费者。

    另外,不同于谊品在前后端构建的合伙人模式,社区团购采取社会化协作模式,网格仓是加盟制、团点是分佣制,大量闲置资源被调动,社区团购的中间成本得以降低。

    这才是实现商品低价的正道。

    从改造链路的角度出发,谊品生鲜的集采模式,类似于拥有“自主品牌的全国连锁经销商”,这一模式较商超更为先进;但对比社区团购,谊品的改造并不彻底。

    如今,社区团购对生鲜社区店、传统商超的冲击正在不断显现,商超、菜场“人人自危”;但面对竞争,商超们拿出了自己的对策:仓储店。

    商超的仓储店主打性价比。在供应链端,仓储店在同一品类只选取一到两款爆品,供应商相对固定,自有品牌及产地直采商品也有更多机会上架,流通环节成本相应得到缩减,仓储店再借客流优势,进一步提高对供应商的议价权。

    站住性价比优势,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,仓储店助推商超客流复苏。

    但属于谊品生鲜的“解药”何在?

    没有前端销量做支撑,谊品生鲜的供应链端成本必将“高居不下”,其能否坚定执行“折扣店”的名号,这要被打上一个问号。

    在外部,巨头入局社区团购、商超发力仓储大店,来势汹汹的“钱大妈”“锅圈”等社区门店,都会进一步分食谊品生鲜在重点城市的市场份额。

    零售市场已进入“存量竞争”,传统与创新的对决在所难免;但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发展下,谊品生鲜如何维系“折扣店”“好生活不贵”的定位?

    显然,这不是开几家“到点打折”的新门店就能解决的。

    注:文章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

    排版 | 周宇浩    责编 | 陆远

 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IT老友记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
    上一篇:是何来头?思创医惠第一大股东变更,南海云披“区块链”入场
    下一篇:返回列表
  • Copyright ©2012-2020 http://www.fcxx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   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,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站务:QQ在线客服